详情描述
房屋单个构件安全性等。根据不同材料种类,按不同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并取其中低一作为构件安全性等。混凝土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砌体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位移或裂缝、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
第二阶段评定房屋子单元安全性等。包括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系统、围护系统承重部分三个子单元。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评根据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确定;上部结构子单元根据结构承载功能等、结构整体性等、结构侧向位移等确定;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按建筑物目围护系统的位移、变形及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情况来判定。
第三阶段评定鉴定单元安全性等。根据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系统、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安全性等,以及与整幢建筑有关的其他安全问题评定。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重点检查柱、梁、板、及屋架的受力裂缝和主筋锈蚀状况,柱的根部和顶部的水平裂缝,屋架倾斜以及支撑系统稳定等。
混凝土构件有下列现象者,应评定为危险点:
1 梁、板产生超过L0/150的挠度,且受拉区大裂缝宽度大于1mm;
2 简支梁、连续梁跨中部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0.5mm,或在支座附近出现剪切斜裂缝,缝宽大于0.4mm;
3 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和斜裂缝,缝宽大于1mm,板产生宽度大于0.4mm的受拉裂缝;
4 梁、板因主筋锈蚀,产生沿主筋方向的裂缝,缝宽大于1mm,或构件混凝土严重缺损,或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露筋,钢筋锈蚀后有效截面小于4/5;
5 受压柱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剥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
6 柱、墙产生倾斜、位移,其倾斜率超过高度的1%,其侧向位移量大于h/500;
7 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其破坏面大于全截面的1/3,且主筋外露,锈蚀严重,截面减小;
8 柱、墙侧向变形大于h/250,或大于30mm;
9 屋架产生大于L0/200的挠度,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1mm;
10 屋架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率大于屋架高度的2%;
11 端节点连接松动,且伴有明显的变形裂缝;
12 梁、板有效搁置长度小于规定值的70%。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快速出具-安测房屋鉴定机构,建筑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地质因素
由于基岩起伏,局部土质不均匀,覆土层的厚度不同,常常使建筑物一部分基础置于坚硬的基岩上,另一部分基础置于硬土层上。或者于地基土质软弱,地基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土的压缩性较大,存在暗沟、洞穴等。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受压后都会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2.勘察因素
勘察单位不按规定操作,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造成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时,有些工程甚至不进行有效的地质勘察盲目施工。
3.设计因素
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未在适当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复合地基的影响等设计方面的失误。
4.施工因素
没有认真验槽;施工排水方案不合理;对建筑物任意改建、扩建;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等。
5.其他因素
大量开采地下水,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或增加振动,破坏墙体,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采用请谨慎,我们鼓励您当面交易。 加固之家网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信息转载,请标明来源于http://www.jiaguhome.com/info-8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