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描述
广东方十建筑检测有限公司是具有国家CMA资质认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证和住建委房屋检测鉴定资质备案的甲级单位。公司技术实力雄厚、检测仪器先进、鉴定结论准确,拥有一支专业精准的房屋检测鉴定专家团队,其中从事土建工作多年的高级工程师4人,一级结构工程师及岩土工程师3人,检测鉴定与工程加固方向硕士研究生4人,房屋检测鉴定技术人员近200名,并邀请多名国家级建筑物鉴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2019年12月3日今日头条新消息,据房屋安全鉴定公司技术部透露
关于教育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房屋安全性检测主要检测几点内容(步骤): (1)房屋使用使用情况调查及建筑、结构图纸复核 1.结构图纸复核 2. 结构尺寸和配筋复核 3. 结构材性检测 (2)外观质量缺陷及结构损伤检测 全面检测构件的外观缺陷,如:变形、破损、锈蚀、歪闪等。用照片和文字形式予以纪录。 (3)建筑沉降及整体倾斜测量 检测建筑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及计算建筑的倾斜率。 (4)计算分析 计算软件采用先进设计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整体分析计算。 (5)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 综合现场检查的情况及计算分析的结果,结合房屋后续使用功能,对房屋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 (6)撰写检测报告、提供检测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综合现场检查的情况及计算分析的结果,判定既有房屋结构是否与原有设计相符;对房屋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结构安全性评定包括结构抗力的计算,根据荷载效应和接口抗力的计算结果或现场试验结果对结构在目标使用期内的安全性进行
,持证专业涵盖全部检测范围。 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1、房屋安全性检测鉴定 房屋检测鉴定对象主要为上世纪50年代以后建造的房屋,属于常规的安全鉴定检查,也是房屋安全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鉴定项目包括:民房质量安全检测、厂房质量检测鉴定、户外广告牌安全鉴定、屋面光伏承重检测、幼儿园房屋抗震检测、房屋租赁鉴定检测、厂房竣工验收等等。 2、房屋正常使用性检测鉴定 该类型房屋鉴定侧重考虑是否影响使用人正常的使用性,比如装饰装修破损、漏水、空鼓等现象等。而查勘中更侧重于对图纸的复核,现场的实际环境。往往产权补登或者改变房屋使用功能等常进行此类型的房屋鉴定。 3、房屋改建结构的安全鉴定。 此类型房屋主要为改造内部整体结构或者接建新房屋增大荷载等。鉴定的重点就是复核验算,检查其改造前和改造后对房屋整体是否产生了影响,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4、房屋构件的安全鉴定 此类型鉴定对局部某一单个构件进行安全鉴定,如房屋拆改的混凝土梁、板、柱等单个构件对于房屋的体系是否造成影响,其是否会有破坏发展的迹象等进行详细地查勘鉴定 5、房屋安全突发事故紧急鉴定 由于地震、火灾、煤气、受外力影响等造成的房屋破坏需要鉴定人员第一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出房屋严重受损的程度,并且结合相应的检测项目综合考虑该房屋是否为危房。此类型鉴定需要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能够随时进驻现场,有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和补救措施。 6、危险房屋及房屋完损鉴定 关于学校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报告怎么收费, 现实当中,因不当使用而对楼宇造成损坏的情况有很多,但因为普通居民楼分属于不同的业主,因此很难统一协调进行保护,这就为房屋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市民如对房屋质量鉴定存在疑虑并申请鉴定时,可以通过小区业主委员会,以单幢建筑所有产权人的名义向鉴定中心提出房屋安全鉴定申请;如果没有业主委员会,市民也可联合该房屋所在建筑物的所有权利人提出房屋鉴定申请。总而言之,未经房屋鉴定的房屋,居民平时要定期观察房屋内墙壁、地板、天花板等位置是否存在沉降、倾斜和裂缝等现象。重点要注意观察裂缝出现的部分这些都是房屋质量鉴定的项目。
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采用请谨慎,我们鼓励您当面交易。 加固之家网只为传递信息,我们不做任何双方证明,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信息转载,请标明来源于http://www.jiaguhome.com/info-33425.html